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3:58 点击次数:156
盛夏时节,当全国多地开启“炙烤模式”,地处滇东北高原南部的鲁甸县平均海拔2175米,凭借其平均气温19.9℃独特禀赋,成为备受瞩目的避暑天堂。这里气候凉爽宜人,生态环境优美,交通便捷通达,文化底蕴深厚,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寻求清凉与慢生活的游客,特别是来自川渝地区的旅居者。
2025年以来,鲁甸县委、县政府深挖资源优势,以“旅居云南避暑鲁甸19.9℃”为主题,聚焦“休闲之旅”“非遗之旅”“红色之旅”“美食之旅”四个优势,多措并举,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旅居避暑品牌。
打造“休闲之旅”:寻觅心中的“诗与远方”
为满足游客对惬意田园慢生活的向往,鲁甸县委、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,围绕配套设施完善、服务提升,宣传文旅部门加大对外宣传推介,在城中“朱提文化”公园设立“鲁甸避暑旅居咨询点”,已面向避暑游客开展特色文化活动8场次、“音乐夏日”小剧场演出2场次、傍晚小型音乐戏曲演出4场次,营造闲适安逸旅居氛围。精心构建多层次避暑旅居产品体系,如画的尤家湾、静谧的云中乐谷、雄奇的轿顶山、壮丽的牛栏江峡谷,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风景线。引导民宿、宾馆、旅居住宿点推出包月、包季、半年等灵活优惠套餐,满足不同时长需求,为旅客提供实惠住宿服务。
展开剩余70%行业部门强化对周边农家乐及民宿的监管,统一住宿、餐饮服务标准,确保游客获得优质体验。截至2025年6月,鲁甸已接待川渝游客约1550人次,客源市场持续升温。预计7月,全县将接待川渝避暑游客1万-2万人次。
四川游客帅大姐由衷赞叹:“这里热、那里热,清凉一夏、鲁甸值得!不仅有凉爽气候,更有丰富活动,尽享‘偷得浮生半日闲’的慢生活,欢乐又满足。”
打造“非遗之旅”:感受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
鲁甸拥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省级2项、市级8项、县级72项,为让游客深度体验地方文化底蕴,依托传统节日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,深入乡镇(街道)开展非遗宣传。多次举办“非遗文化体验日”活动,邀请本地手工艺人现场展示、教学,让川渝游客与本地群众共同走进非遗世界。
高亢的梭山唢呐、精巧的竹编技艺、考究的丝窝糖等非遗项目备受青睐。许多游客在返程时,都会选购竹编器物、丝窝糖等非遗产品作为纪念。重庆游客王先生表示:“现场展示让我感受到鲁甸非遗的独特魅力。带非遗产品回家,希望子孙后代都能成为非遗的保护者和传承者。”
打造“红色之旅”:追寻历史足迹,汲取精神力量
鲁甸立足红色文化资源,探索“红色+文旅”融合路径,精心打造“红色研学游”“初心溯源路”等精品线路,保护修缮桃源乡山根脚地下党活动遗址,通过复原场景、打造展馆,构建“遗址参观+课堂学习+实践体验”沉浸式研学模式,结合实物展陈、微党课和深度讲解,让革命历史生动再现;江底五桥作为西南交通变迁的露天博物馆,见证历史沧桑;龙头山镇3A级景区内的地震纪念馆,则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重生的力量,发挥这些资源,组织开展观摩学习,沉浸式体验,丰富鲁甸文旅产业新篇章。
打造“美食之旅”:舌尖上的鲁甸记忆
当越来越多的游客为了品尝特色美食而奔赴一座城,当一道道美食成为带火一座城的流量密码,“舌尖上的旅行”便成为一种旅游新风尚,鲁甸深挖本地美食潜力,探索“美食+文旅”路径。聚焦鲁甸小肉串、牛干巴、凉片、白砍鸡、苦荞凉粉、油糕饵块、糯米粑粑、豆豉等特色美食,着力提升品牌影响力,以美食丰富休闲体验、带动旅游消费。
四川游客刘先生激动地分享:“鲁甸空气清新,满眼青绿,身心放松。吃得好,玩得好,人好,风景好,美食好,关键还实惠!”这朴实的评价,正是对鲁甸避暑旅居体验的最佳注脚。
鲁甸,用好自身优势,正以其19.9℃的恒温清凉、深厚的文化底蕴、丰富的旅游业态和热情的服务,向八方宾朋发出诚挚的避暑旅居邀约。
来源|@微鲁甸
发布于:北京市